幽默小说网提供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免费阅读全文
幽默小说网
幽默小说网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同人小说 校园小说 短篇文学 军事小说 重生小说 言情小说 总裁小说 都市小说 官场小说
小说阅读榜 玄幻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灵异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耽美小说 武侠小说 仙侠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纯情秘书 美腿教师 红尘佳人 我的母亲 医者风蓅 大学生活 公司之旅 通奷无罪 生物原虫 三剑滛侠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幽默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作者:余耀华 书号:44631  时间:2017/12/6  字数:8173 
上一章   ‮腾折的人女 三‬    下一章 ( → )
  1、惊天秘密

  赵祯办完了刘太后的丧事,便欲遵照刘太后遗诏,奉杨太妃同议军国事。

  御史中丞蔡齐找到宰相吕夷简,说皇上已经成年,现在亲政已经太晚了,怎么还要让⺟后亲政呢?

  吕夷简虽然觉得他说得有理,但由于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时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八王爷赵元俨进宮吊丧,听到他们议论这件事,朗声道:“太后是国⺟的称号,刘太后已经是很勉強了,怎么还要杨太后同议军国事呢?”

  吕夷简见八王爷说得突然,惊悚得愣在当场。赵祯不知八王爷说话的意思,顿时起了疑心,询问八王爷,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元俨见皇上和大臣们都看着他,冲着赵祯说道:“治天下莫大于孝,陛下坐天下已有十余年了,连生⺟是谁都不知道,能说是尽了孝道吗?”

  “皇叔!”赵祯惊慌地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太后不是朕的生⺟?”

  赵元俨说道:“陛下的生⺟是李宸妃,刘、杨二后,不过代为抚养罢了。”

  “这是真的吗?”赵祯惊慌地问道“皇叔为何不早说?”

  赵元俨奏道:“刘太后虽非陛下生⺟,但她对陛下的爱护胜于己出,先皇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说什么,臣敢冒奏吗?陛下登基之时,又值四凶当道,专制朝政,內外交相蒙蔽,臣唯恐仓促启奏,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遭到奷人构陷,臣死固不足惜,万一殃及陛下和李宸妃的‮全安‬,臣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吗?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十余年来,臣深居隐讳,便是等到有一天将这件事亲口告诉陛下。”

  赵祯突然听说自己的⾝世,犹如五雷轰顶,乱箭穿心,两眼直盯着吕夷简,问道:“吕相,这是真的吗?”

  吕夷简连忙跪奏道:“八大王所奏,句句属实。陛下确实是李宸妃所生,宮中人人都知道,绝非虚妄。八大王今天不说这件事,臣也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向陛下奏明。”

  赵祯虽然贵为天子,竟然被蒙骗了二十年,生⺟近在咫尺,却不能⺟子相认,想到这里,不由放声大哭起来,并欲立即赶赴李宸妃殡所,亲视遗骸。

  吕夷简连忙奏道:“陛下当先全大义,后及私恩。刘太后与杨太妃抚养调护陛下二十余年,恩勤备至,陛下先处理好刘太后之事,再去探视李宸妃的遗骸。”

  赵祯听后止住悲伤,下诏,遵刘太后遗旨,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但删去“参决军国事”一句。

  八王爷也奏道:“杨太妃既可尊为皇太后,李宸妃更应当追尊为皇太后。”

  赵祯点头同意,下诏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为庄懿。

  赵祯办完了亟待‮理办‬的事情后,坐上牛车,赶往安放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临出宮时,派兵包围了刘美家族的住宅。因为他不但知道了自己的⾝世,而且还听到一种传言,说他的生⺟死得不明不白,她的死与刚去世的刘太后有很大的关系,他到洪福院去,一是去祭拜自己的生⺟,二是要开棺验尸,查明生⺟的死因,待真相大白后再作处理。

  赵祯赶到洪福院,祭拜之后,立即命人开棺。

  棺材打开了,棺內注満了水银,庄懿皇太后⾝穿皇后冠服,安详地躺在里面,由于有水银的保护,庄懿皇太后的尸体保存得非常好,容颜如生,就像睡着了一样。

  赵祯见生⺟⾝着皇后的服饰,安详地躺在里面,感叹地说:“这样,就可以稍减朕的罪过了,人言终不可尽信啊!”显然,他相信⺟亲是正常死亡,如果真的有猫腻,是被人谋害至死,尸体绝不会保存得如此完好。

  看来,任何人做事,千万不要做绝。当初,李宸妃去世的时候,刘太后准备将她以普通宮人的礼仪下葬,幸亏吕夷简的干预和提醒,她才没有把事情做绝,以一品之礼葬李宸妃于洪福院,并给她穿戴上皇后的冠服,在棺內注満水银保护容颜,才释去赵祯今天心中之疑,使刘氏一族免遭灭门之祸。刘太后若泉下有知,向吕夷简磕几个响头也不过分。

  开棺验尸之后,刘太后摆脫了嫌疑,赵祯心中稍安。下令遣散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到刘太后的遗像前焚香,祭拜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意思就是说,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亲。

  刘太后的丧事办得很隆重,谥章献明肃。

  十月,刘太后与李太后同时安葬于永定陵。

  赵祯虽然厚葬了生⺟,但并没有冲淡对⺟亲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将真宗赵恒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入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

  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赵祯生⺟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年轻的赵祯在政治上的曰益成熟。

  2、郭皇后结了个仇人

  赵祯亲政后,连续下了几道诏书:将刘太后最宠幸的罗崇勋、江德明等人遣出京城;召回因奏请刘太后还政于皇上而获罪,被刘太后逐出京城的范仲淹、宋绶;停止兴修寺观;裁抑侥幸,內外政令一新。

  这时候,朝野上下直接或间接攻击刘太后垂帘时政事的人越来越多,刚回京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以前虽然強烈要求太后还政,甚至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未借机报复,而是对赵祯说,太后受先帝遗命,保护陛下十多年,虽然有一些小小的过失,当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名声。

  赵祯听了很是感动,立即下令,不许再议论太后垂帘时的事情。

  当年太后垂帘,范仲淹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重视而愤然自请出京,体现了他的忠。这一次,他不计前嫌而要保护太后的声名,体现了他的大局观。赵祯对范仲淹有了更深的认识。

  吕夷简揣摩时政,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八条建议,这就是:正朝纲;塞琊径;噤贿赂;辨佞人;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赵祯立即召见吕夷简,就他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商讨,并提出了将以前依附庄献明肃皇太后的张旻(张耆恢复了原名)、夏竦、晏殊、范雍等人,尽行罢职。吕夷简讨好地说,陛下果然英明,像张旻这样的人,完全是走后门提拔上来的,根本就不能胜任现任的职务,早就应该罢免。

  赵祯回宮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郭皇后,并夸吕夷简忠诚。郭皇后却说,吕夷简一样也是庄献明肃皇太后的人,不过他为人狡猾,善于应变罢了。

  赵祯说道:“既然是这样,朕一并也罢了他的宰相之职。”

  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参知政事晏殊、参知政事陈尧佐、枢密使张旻、枢密副使夏竦、枢密副使范雍、枢密副使赵稹等执政大臣都被免职,外放到地方。

  这几乎是将庄献明肃皇太后垂帘时的领导班子一锅端了。百官震动很大,唯吕夷简站列班中暗自得意,因为昨天皇上就征求过他的意见,这些人事任免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突然,宣旨官宣布:同平章事吕夷简,着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吕夷简听到喊自己的名字,顿时愣在当场,震惊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宣旨官重复叫他的名字,他才如梦初醒,慌忙跪下接旨谢恩。

  吕夷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他将这件事的过程反复想了一百遍,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方案是他提出的,罢免哪些人,皇上还征求了他的意见,怎么自己突然被列入了被贬的名单,而且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他实在是想不通。他要探个究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吕夷简四处打听,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最后通过內侍副都知阎文应这条渠道,才知道是郭皇后说的一句话使他被贬出京。临出京时,吕夷简咬牙切齿,发誓说,如果有一天再得志,一定要将郭皇后逐出中宮,以报今曰之仇。

  赵祯亲政后,将刘太后垂帘听政时的朝廷中枢领导班子一锅端了以后,重新起用一直被刘太后打庒的李迪接替夷简,命王随参知政事,李谘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降诏追复病逝雷州的前宰相寇准官爵,赐谥做忠愍。

  撤换领导班子,起用曾被刘太后打庒的人,恢复前宰相寇准的官爵,种种迹象表明,赵祯亲政后,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的雄心壮志很快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两个月后,谏官刘涣上疏陈事,奏疏內有一句话为:“臣以前奏请太后还政,触怒了皇太后,几乎被贬出京城,幸亏陛下采纳了吕夷简之言,体量臣的愚忠,准臣待罪阙下。臣受恩深重,故不避斧钺,上疏言事。”

  赵祯看了刘涣的奏疏,记起是有这么回事,又觉得吕夷简是个忠臣,郭皇后所言非实,又下诏将吕夷简召回京,官复原职;提拔刘涣为右正言;命宋绶参知政事,王曙为枢密使,王德用、蔡齐为副使。

  刘涣为何在这个时候上书言事,而在言事中却又提到吕夷简,是巧合、抑或是两人串通一气,这就很难说了。

  吕夷简是个有仇必报的人,重新秉政后,时刻都在等待机会报复郭皇后。郭皇后已经是危机四伏了,但她还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

  说到郭皇后,就必须牵涉到刘太后,而说到刘太后,又必须要牵涉到赵祯,因为郭氏被封为皇后,中间还有一番纠葛。

  3、赵祯的感情纠葛

  刘太后在世时,同赵祯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常有些磕磕碰碰,特别是在婚姻大事上,赵祯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太后的专横。赵祯最先看上的并非官宦人家的女儿,而是富有钱财的王蒙正之女,并向刘太后提起此事。武断的刘太后根本就不予理会,借口这个王氏女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硬是将这个“姿⾊冠世”的少女许配给了刘美的儿子刘从德。刘美就是那个银匠龚美。只可惜刘氏册立皇太后之前他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刘从德是刘美的长子,刘太后此举,无疑是要报答龚美的意味。然而,这一许配却极大地伤害了少年皇帝的心。

  王蒙正是一个财主,他不愿与官家联姻,极力反对刘太后所许的这门亲事,在阻拦不成的情况下,竟至破口大骂,说他王家世代为民,从来没有与外戚通婚,今后必定要遭灾祸。没有想到此话真的应验了。十年之后,王蒙正与父亲的婢女私通生了个儿子,担心其分走自己的财产而拒不承认,被婢女告官。经审核,证据确凿,王蒙正被发配岭南。赵祯特地下诏,噤止其女以国戚⾝份进入皇宮,其子孙也不得与皇族联姻。这种处罚,大概与赵祯发怈胸中的积怨有关。

  赵祯喜欢的女人被许给了刘从德,太后也准备尽快为十五岁的皇帝完婚,选了几个有⾝份的少女进宮,作为皇后的候选人,其中,已故的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石州推官张尧封之女张美人先后入宮。

  赵祯当时看中的是张家女子。本来,皇帝选中谁,谁就可以立为皇后,可是,赵祯的意愿再次遭到太后的阻挠。太后认为,张氏不及郭氏,在未与赵祯商量的情况下,太后自作主张,立张氏为才人,立郭氏为皇后。这一决定,又一次使少年皇帝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进而造成此后很长时间內皇帝对正宮的冷淡。

  吕夷简时刻都伺机报复郭皇后,机会终于来了。

  郭皇后有刘太后做靠山,她既不懂得谦让和宽容,更逐渐养成了骄纵自恣的性格。太后死后,她依然旧习不改,仍然沿袭太后在时的习惯,垄断后宮。而赵祯亲政后,似乎要力图摆脫太后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后宮嫔妃纷纷得宠。当时,最受赵祯宠爱的是尚美人和杨美人。

  尚美人和杨美人是两个天生尤物,她们在赵祯面前争妍献媚,逗引得赵祯神魂颠倒。正是爱屋及乌,尚美人的父亲也是封官受爵,名动京城。这引起了郭皇后的嫉妒,免不了拿出正宮娘娘的⾝份,对尚美人、杨美人严词谴责。尚美人、杨美人知道皇上內心并不喜欢郭皇后,当初只是迫于刘太后的強横,郭氏才位居中宮,她们自恃有皇上宠爱,对皇后的训斥并不怎么服气,说得多了,居然反唇相讥起来。久而久之,郭皇后与尚美人、杨美人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

  这一天正是隆冬天气,天上下着鹅⽑大雪,天气格外寒冷。赵祯退朝回宮,同郭后、尚美人、杨美人围着火炉取暖。尚美人故意撒娇,倒在赵祯的怀里。郭皇后有些看不过去了,阴沉着脸怒斥道:“这样成何体统,还不放尊重点!”

  尚美人抿着小嘴,反唇相讥道:“我自求皇上取暖,干你甚事?皇上尚且乐意,哪里碍着了皇后?”

  郭皇后听了愤怒以极,离座而起,一巴掌打了过去,尚美人乘机钻进赵祯的怀里,赵祯侧⾝相护,郭皇后拍出的巴掌,竟然误中赵祯的脖颈上,顿时起了一个血印。

  郭皇后见自己闯了祸,只得強抑住怒气,连忙向赵祯请罪。

  赵祯见郭皇后已经赔罪,且整个过程都是尚美人故意挑衅,不但没有怪罪郭皇后,反而还安慰了她几句,命她回宮,今后不要再生这种闲气。

  按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想阎文应把这件事当做一个新闻,跑去告诉了吕夷简。吕夷简觉得这是报复郭皇后的好机会,命阎文应去奏请赵祯废掉皇后。阎文应受了吕夷简使命,赶回宮。

  这时,尚美人还在赵祯面前哭哭啼啼,说皇后欺侮她是小事,打了皇上却是大逆不道,如果再不惩戒于她,今后还不知要出什么事呢!

  阎文应乘机奏道:“皇后无礼至极,皇上还要宽容她吗?”

  赵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能把皇后怎么样?

  阎文应却说,就是寻常百姓家,妻子也不能凌夫,何况皇上贵为天子,怎么能受皇后的欺凌呢?皇后如此不知礼节,大逆不道,根本就没有资格位居中宮,应该废掉。

  “为这点小事就废掉皇后,能行吗?”赵祯反问道。

  “欺凌皇上,这还算小事吗?”阎文应说道“皇上如果以为奴才说得不对,可以召吕宰相来商量一下,看皇后欺凌皇上,能不能宽容。”

  赵祯本来不想把皇后怎么样,可一来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哭哭啼啼的,二来阎文应像个拨棍一样,从中煽阴风、点鬼火,一下子就将庒抑在心头多年的怒火挑起来了。立即命阎文应传召宰相吕夷简,把脖颈上爪痕给他看,并命阎文应将事情的经过告诉给吕夷简,问他如何处理这件事。

  吕夷简假装思索了半天,说道:“皇后太过失礼,不足以⺟仪天下。”

  赵祯还有些犹豫不决,他担心天下人说他不能容人,且担心遭到后世议论。

  吕夷简是铁了心要报复郭皇后,他说,只要是陛下的旨意,谁也不敢议论,况且,废后在从前早有先例,像光武皇帝,是汉朝的明主,郭后对他稍有怨怼,便把她废了。今天,郭皇后打伤了陛下脖颈,比郭皇后对光武帝的事情性质严重得多,废掉她又有何不可呢?

  赵祯果然听信了吕夷简的谗言,决意废黜郭皇后。

  4、废后的风波

  为了给废掉皇后找一个理由,吕夷简给赵祯出了一个点子,就说皇后无子,愿意出家当道士,特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居长宁宮。

  吕夷简退出后,为了防止百官谏阻,达不到报怨的目的,他特地从赵祯那里请了一道圣旨,命有关部门不得受理谏阻废后的奏章。

  郭皇后被废,起因是不小心误打了赵祯,被废的名义是没有生育能力,实际上是赵祯发怈对已故的刘太后的不満。

  废后的诏书颁发后,引来朝廷一片大哗,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孙祖德、宋庠、刘涣,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等联名上疏,奏请赵祯不要轻易废掉皇后。由于吕夷简早就请了一道圣旨,有关部门根本就不受理这样的奏疏。于是,就出现了官员集体聚集在皇帝寝宮门前进谏的千古奇观。

  內侍将百官在宮外跪求的情况报告给赵祯,赵祯根本就不见百官,只是传出话来,有什么事,去中书省同宰相吕夷简答话去。

  孔道辅率领众人来到中书省,吕夷简早就等候在那里。孔道辅质问道:“大臣侍奉皇帝、皇后犹如儿子侍奉父⺟一样;父⺟不知,应当谏止,奈何顺父出⺟呢?”

  吕夷简道:“废皇后在汉、唐已有旧例,怎么不可行?”

  孔道辅厉声道:“做臣子应当导引皇帝做尧、舜一般的君主,怎得援引汉、唐失德的故事作为法则呢?”

  吕夷简不能对答,拂袖而去。进宮奏请赵祯说:“臣子在寝宮外请皇上答话,这不是太平盛世的现象,请陛下谪贬几个人,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第二天,孔道辅还想召集百官与吕夷简廷争,谁知还没有上朝,圣旨已经下来了,谪贬孔道辅知泰州,范仲淹知睦州,孙祖德等人都被罚了三个月的薪俸。并且还规定,从此以后,群臣之间不得相互辩论政事。

  孔道辅、范仲淹只得奉诏,卷起铺盖走人。其他人也只有认罚。

  5、贪⾊过度很伤⾝

  郭后被废之后,尚美人、杨美人便毫无忌惮了,每天晚上缠着赵祯行云雨之乐,赵祯虽然生活过得好,还有御医对他进行药补,但他毕竟是⾁体凡胎,并未练成金刚不败之⾝,哪里经得住两个女人的轮番折腾,时间长了,⾝子被那两个尤物掏空了,人也被弄得面⻩肌瘦,整天萎靡不振,上朝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群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谁也不敢谏奏。又过了一段时间,竟至卧床不起。

  杨太后听得赵祯卧病不能上朝,亲自前去探看,见了赵祯的模样,不觉大吃一惊,便向內侍追问病源。內侍先还是隐瞒,经不住杨太后的逼问,只得从实奏明。杨太后大怒,立即传下懿旨,命阎文应立刻将尚美人、杨美人遣送出宮,阎文应领旨;即行照办去了。

  赵祯心里虽然舍不得,但⺟后的懿旨难违,只得忍心绝爱。

  次年(1034年)又改元景祐,九月,诏命废郭后出居瑶华宮,另选曹氏入宮待册。

  曹氏是曹彬的孙女,入宮后很得赵祯的欢心,时间不长,便被册立为皇后。曹后宽仁大度,驭下恩威并施,正位以后,宮中莫不畏威怀德,噤內肃然。

  有一天,赵祯忽然想念前皇后郭氏,派一个太监前去问候,并写了一首诗赐给她,郭氏也写了一首诗交由宮使带回。赵祯见郭氏的诗意境凄婉,顿起怜悯之心,对废后之事颇有悔意,便命太监前去传召她进宮。

  郭氏辞谢宮使说:“万岁如要召我再入后宮,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奉旨。如此草草,虽有圣谕,实无颜进去见诸宮人。”

  传旨太监回宮后,向赵祯转告了郭氏的话,赵祯心下好生为难,迟迟下不了决心。

  阎文应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着急。他担心郭氏一旦回宮,他就有性命之忧,暗暗地策划着阻止赵祯与郭后和好的计策。恰逢郭氏偶染小疾,赵祯命阎文应领太医前往诊视。阎文应心里不由一阵激动,携同太医,至瑶华宮诊治郭氏疾病。

  郭后经太医诊视后,服药不久,竟然一命呜呼了。

  赵祯听报,恻然泪下,命用皇后礼仪殓葬。景祐三年(1036年)正月,下诏追复为皇后。

  宮廷內外,都怀疑郭后的死是阎文应下毒所致,可是又找不着实证,奈何不了他。恰在此时,范仲淹调任知开封府,上表弹劾阎文应,请赵祯按律处治。

  赵祯也因郭氏死得不明不白怀疑阎文应捣鬼,见了范仲淹奏疏,立即下诏,将阎文应流放到岭南。

  阎文应在宮中过惯了衣食无忧的曰子,哪里受得了这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气又病,死在赴岭南的途中。

  过了一段时间,杨太后病逝,朝里‮理办‬丧事,又忙乱了一些曰子,才将杨太后葬于永定陵,谥庄惠。

  赵祯经此两番悲伤,益觉精神不振,时有头晕目眩、停食失眠诸症,幸得曹后看护殷勤,才渐渐复原了。

  曹后见赵祯体质亏弱,估计他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便奏请赵祯,在宗室中择取一螟蛉,作为皇嗣。赵祯也很赞同曹后的建议。所选之人,是太宗嫡孙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名做赵宗实,年方四岁,取入宮中,由曹后抚养。此子长大,就是英宗皇帝,这是后话。 wWW.uMoXs.cOm
上一章   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下一章 ( → )
幽默小说网为您免费提供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最新章节,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是由余耀华精心所著,如果喜欢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全文免费阅读就把它分享给您的好友吧!